新零售的四大商業邏輯
2018-12-18 來源: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本站刪除
新技術的出現是對“場”的重要改造,使得人和貨之間的信息傳遞發生了重要變化。傳統零售是人找貨,B2C電商則是貨找人。支付技術、大數據、新媒體營銷技術等應用導致“場”發生了重大變化,提升了商品流通和需求滿足效率。
價值鏈從商品制造端轉移到人這一端,導致商品更個性化和小眾化。移動的場景塑造,使得商品和營銷可以分離,特別適用于進行新品營銷和數據測試。
從萬貨商店到每個人的商店
精準零售就是從單品經營到單客經營,提供滿足每個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商品和服務,引發消費者內心強烈的驚喜和共鳴。
場景也從單一場景變成豐富的多元場景,跨越地面店、網店,多面一體。過去的零售商并不了解消費者的準確信息,為了便于快速復制,連鎖企業往往以標準化為主要邏輯,實行千店一面,品類邏輯也往往以精簡為標準。
新零售的四大商業邏輯
精準零售的進化方向則是以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為目標,讓每個消費者都有一個“場景商店”,變成千人千面的終極消費場景。從時間維度看,現代商業的競爭是對消費者時間占據的競爭,打破常規時間限制,在任意時刻都能提供服務。
精準零售的核心是效率提升,當然也包括體驗升級。效率不僅是內部的投入產出效率,也包括外部服務效率,如快捷與便利。因此,如何將外部效率轉化為內部效率,便成為零售進化的關鍵。
實現體驗升級和流量密度增加
新零售餐飲本質上都具有送餐特點,餐飲也可以有休閑餐和輕餐飲業態組合。這些輕業態都是適合標準化和連鎖化復制的,如適合高端社區白領人群社交的咖啡門店、茶飲門店。
目前“超市+餐飲”主要有三種合作模式:
第一,以店中店形式對餐飲企業進行招租,以彌補實體店體驗性不足。
第二,與成熟餐飲品牌合資合作,或將中央廚房外包,選擇合適餐飲企業為門店配送半成品。
第三,“零售企業控股+合伙人運營”的品牌孵化模式,將餐飲業態塑造為企業的獨特競爭力。
餐飲業態的組合使得線下流量大大增加,體驗升級則使得線下流量的重復購買可持續。
新零售的四大商業邏輯
門店數據化提升經營效率
盒馬鮮生這一類新零售業態,基本蹚出了這樣一條路:線下購物體驗—產生信任—安裝APP—線上下單—店面快速送貨+未來中心倉配貨—大數據C2B管理。
不管是新零售還是舊零售,客戶數量、頻次、客單價、流程效率、營收增長率等指標,都是最關鍵的指標。其中線下流量轉到線上,是需要新技術來具體實施的。最后在供應鏈和ERP端打通線上線下,利用大數據實現C2B模式。
線下零售結合技術,可以像電商平臺一樣,精準監測關注人數、到店人數、體驗人數、交易人數、分享人數,然后反饋到零售經營層面。重構的背后,是客流、商品、訂單、支付和會員5個核心商業要素的數據化。